查看原文
其他

李宇明 | 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问题

北语汉教家园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2022-06-09
2019年12月13日,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联合国际教育管理处共同举办的“汉语国际教育名家讲坛”第十讲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是“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问题”,主讲人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李宇明教授,主持人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张浩教授担任。

讲座开始,李宇明教授首先让大家思考中国为何要传播中文以及外国人为何要学习中文。本次讲座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文:世界公共产品”。李宇明教授表示中国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向世界这个“命运共同体”提供公共产品。中文是其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这个公共产品的用处越大,学习中文就越加有用,学习的人就会更多。现在看来,中文作为共同产品,就是促进中文成为世界第二语言。接着,李宇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幅国外机场出现中文的照片,这表明中文处于旅游、购物场域的第二外语地位。目前,共有六种外语角色,分别是外事外语、领域外语、成人外语、基础教育外语、第一外语和第一语言。2019年,汉语进入70多国的基础教育体系。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世界语言格局与提升中文功能”李宇明教授先给出了语言的定义,即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最为重要的负载者、阐述者和建构者;语言常常具有民族“图腾”的作用。他表示衡量语言功能的指标体系包括工具功能和文化功能。其中工具功能包括母语人口、二语人口、官方语言、文字类型、网民和网络文本、经济与整体实力;文化功能包括书面语、文献量、翻译量、突出领域以及名人名物。另外,语言功能分类体系包括六级,分别是全球通用语、国际和区域通用语、国语或官方语言、地方强势语言、其他小语种、文化语言(古希腊语、拉丁语、梵语、古叙利亚语、古埃及文字、玛雅文字、甲骨文等)。

接着,讲座进入了第三部分“中文的科技含量”李宇明教授提出了“三世界”说。他通过图表形式表示语言可以帮助人类发现新世界,可以为人类描写世界图景,可以帮助人类适应世界,这是从“三世界”来看语言的功能。当今,只有前沿科学家(包括人文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才能发现新的世界,这些科学家研究科学时所使用的语言,研究成果发表时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帮助人类发现新世界的语言。现在看来,帮助人类发现新世界的语言,也就是最常用的那20来种语言。人类的每种语言都在描绘着世界图景,但是只有帮助人类发现新世界的语言,才有资格首先描绘新的世界图景,其他语言要么是保存旧日世界的老图景,要么是通过翻译获得世界新图景;但是这种图景“译绘”,时间上会“延迟”,图景也可能失真。每种语言都能够帮助人适应世界,但是只有那些帮助人类发现新世界、为人类“首绘”世界图景的语言,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好地适应世界。从“三世界”的角度看,文本数量最多的20来种语言,也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一部分结束语,李宇明教授提出中文要成为世界公共产品,必须增加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包括语言的和语言所负载的。当前的科技评价指标,不利于中文文本的发展。同时,他提出了加强中文功能的八点建议。第一,加强海外华人认同,以保持中文的母语使用人口;第二,加强中文的国际教育,以扩大汉语的第二语言人口;第三,努力扩大中文在国际组织中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的地位;第四,打造文化精品,以加强中文文献的声望;第五,重视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扩大网络高质量文本的数量;第六,加大翻译力度,重视中文文献的译出,也不忽视外语文献的译入;第七,利用中华名人、名物,发展科技、教育,增加中文的文化含量;第八,发展经济以增加中文的经济实力。

讲座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纷纷针对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向李宇明教授请教,教授一一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本次讲座以中文的国际知识供给问题作为讨论主题,角度新颖,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让大家受益匪浅。


  本文转载自“北语汉教家园”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